![]() |
|
古琴,通达天地之灵物。在2003年就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琴的历史仿佛与整个华夏是一体的,初传伏羲见凤凰非梧不栖,又见桐木青翠干净,干直叶茂,扣之“铮铮”,遂伐桐制琴。上端过坚,下段太虚,中段适中,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琴乃始焉。
初有一弦,五弦,至七弦。自汉以来得以成形,流传至今,琴音味淡,韵不媚人,文人雅士,人皆好之,谓之民族正音。
静朴坊于2010年由田雨着手创办,位于嘉定江桥镇,面积约600平方,设有斫琴工坊,古琴教室,古琴展示和交流厅等。以古琴为中心,志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发扬和振兴古琴艺术,以开办手工斫琴工作室和古琴培训的方式,推广古琴制作技艺和传承古琴文化为己任的文化单位。
2011年 在嘉定江桥镇正式成立田雨古琴工作室;
2015年 创办“静朴琴院”开授古琴演奏人员培养;
2016年 静朴坊古琴被列为上海市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项目;
2017年 创始人田雨被评为上海市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
2017年 注册“静朴坊”“ 田琴 ”“静朴琴院”等商标;
2018年 静朴坊被授予“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基地”;
2019年 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上海市嘉定静朴古琴文化发展中心”;
2020年 加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单位会员;
2021年 加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非遗传承校外研学点”;
2022年 加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
2022年 入选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非遗传承”体验站点;
2022年 荣获上海市民终身学习非遗传承体验站点(校外研学点)工艺匠心奖;
2023年 荣获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组织奖”;
2023年 加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华优秀文化人才库”古琴制作技艺高级传承人;
2023年 获评上海市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工作中获“优秀”等次;
2024年 被列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项目;
静朴坊自成立以来,创始人田雨主张身体力行亲自制琴,亲手制琴四百余张,注重每一个制琴的环节和细节都要达到琴器和乐器在美感和实用上的统一。在沿承中国古琴制琴的基础上,持续的调整与改进,着力于功能性、实用性和外观性在一张琴上的统一,琴不仅仅是乐器,也是具有美学高度与灵魂的传世艺术品。田雨复制大量历史名琴,创新和整理了众多古琴形制,关注中国古琴文化的整理和发掘。坚守传承与创新,坚持推广与普及,以古法斫琴为中心,秉承“良材、良工、良意、良心”的制作理念,致力于传统手工斫琴的继承、研究、创新,开设古琴演奏教学,长期坚持古琴及相关文化传承与推广,不忘责任与担当。
|
琴道
琴,又名七弦琴,古者为上,四艺之首,通达天地之灵物。始自上古三皇五帝,伴随华夏文明,称为国之正音。中正平和,清微淡远,修身必备之良器。大音希声,以音为墨,韵为水,绘无痕之心图。
初传伏羲见凤凰非梧不栖,又见桐木青翠干净,干直叶茂,扣之“铮铮”,遂伐桐制琴。上端过坚,下段太虚,中段适中,斫桐为琴,绳丝为弦,琴乃始焉。
初有一弦,五弦,至七弦。自汉以来得以成形,流传至今,琴音味淡,韵不媚人,文人雅士,人皆好之,谓之民族正音。
古琴在 2003 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琴器
琴器之初,即负使命。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音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辅助与修正的功能。
琴器的三维体系
1.时间体系,琴长三尺六寸五分,寓意一年,琴徽十三个,比喻十二个月加闰月。
故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
2.空间体系,古琴面板弧形,质地松软,代表天;古琴底板平直,质地坚硬,代表地;岳山代表高山,弦为流水,大音孔称龙池,小音孔称凤沼,象征江河湖海;天地万物循环往复,延绵不断。
3.社会体系,七弦五音,宫商角徵羽,比喻君、臣、民、事、物、文武各一弦,是为完整的社会体系。
古琴之道,实为面对天地山河,人文社会,日月流转都要用一颗中正平和,恭敬端正的态度,面世对心。 |
|
![]() ![]() ![]() |